高晓松曾回忆母亲在德国的生活:二战期间,当解放的柏林还沉浸在宁静之中,突如其来的炮火打破了这份宁静。小镇的居民们躲入地窑,等待战争的结束。当炮声平息,一些胆大的少年才敢外出探察。
那时,美国与中国是盟友,看到高晓松的外公外婆,他们慷慨地送来一罐熟牛肉。数月未尝肉味的外公,瞬间将牛肉吃了一半。
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外公外婆无奈将女儿张克群寄养在德国的一户家庭中。那些年,张克群在养母家长得白白胖胖,生活得很滋润。

真正的热爱,才是你的诗和远方。
4岁那年,张克群随父母回到北京,与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成了邻居。那时,她与德国的养母断了联系。
上高中时,张克群的父亲希望她选择外语专业。年轻的张克群很迷茫,不知自己的兴趣所在,于是听从父亲的建议。而她选择俄语的唯一理由是:“高中教俄语的那个老师是个高个子,蓝色的眼睛,长得很英俊。”

一次,梁思成夫妇在海边散步,远远看到张克群坐在沙滩上写生。梁思成,这位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很欣赏张克群的绘画功底,便建议她选择建筑学,因为建筑学既比艺术多一点工程,又比工程多一点艺术。
梁思成的这番话让张克群意识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不是外语,而是艺术。再加上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是邻居,对他们有所了解,张克群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报考了四所大学的建筑学,最终入选清华大学建筑学。
就这样,梁思成成了她大学四年的专业教授。

(右一)张克群
张克群的父亲张维是清华大学的副校长,也是深圳大学的创始人,母亲陆士嘉是著名的流体力学专家和教育家。
尽管出身于书香门第,张克群却从小过着放养式的生活,父母极少参与她的学习,只是默默陪伴。
儿时的张克群很调皮,经常带着弟弟去外面惹祸。第一年没考上高中,她并没有受到父母的责罚,但自己也不甘心。复读一年,终于考上了不错的高中。
进入高中后,张克群变得懂事,尽管在学习上迷茫,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名副其实的学霸。
受父母的影响,张克群和弟弟非常喜欢看书,每天晚上是他们最期待的时刻,放着父亲从德国带回的乐碟,一家四口各自找个舒服的地方,看自己喜欢的书。
成家后,张克群并未放弃对建筑学的热爱,她与先生在书房里看书,高晓松和妹妹则在一旁玩耍。
慢慢地,高晓松也时常会拿起书来阅读。高晓松也曾回忆说:“那时候的看书其实是随意性阅读,每次看的都不是同一本书,没有一本书完整地看完。这种阅读方式使我的认识范围更广,了解到更多的东西。”

高晓松和妹妹
我只给孩子们削过两根铅笔,就没有再管过了
张克群曾说:“我只给孩子们削过两只铅笔,就再也没管两个孩子的学习,但孩子喜欢的,我一定会支持他。”
在高晓松还小的时候,张克群经常带孩子去颐和园,每看到一幅挂画,她都会给高晓松兄妹讲述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含义。让孩子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国家和历史。这也让高晓松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
1988年,儿子高晓松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清华大学电子科技系,由于家里的长辈都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张克群担心儿子会骄傲,不认真学习,她曾多次对高晓松说:“你别想靠家庭背景走后门,不好好学习就给我出来吃苦。别指望家里给你一分一毫的溺爱。”

高晓松在大学接触音乐后,被音乐的魅力所吸引,他找了几个同伴组成了一支乐队,向母亲要钱买乐器,还向母亲提出弃学做音乐的想法。张克群没有反对儿子的做法,只是和高晓松约定一个星期靠自己的兴趣来养活自己,如果自己能坚持下来,并看清自己的内心,就支持他做音乐。
张克群拿走了高晓松身上的钱,只给了他几件衣服和一张去天津的车票。万事开头难,再加上高晓松没有扎实的音乐功底,一个星期过去了,高晓松失败地回到北京。
虽然结果并不乐观,但高晓松也找到了自己的梦想,他从清华退学,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行业中。
母亲张克群只是告诉他:“只有自己真正的热爱,才是你的诗和远方。”便让高晓松自由地去飞翔。
直到1995年,《同桌的你》成为“东方风云榜”十大金曲第一名,高晓松才渐渐得到歌迷们的关注。他成了家族里唯一一个进军娱乐圈的人,也是唯一一个非清华大学高材生。
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会不会为孩子们的成功而感到自豪,张克群的答案是否定的。
“既然一开始选择不干涉,便不在乎孩子的人生有没有出息,只要真心热爱,没有存在满不满意这回事。”

张克群的女儿高晓江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管理学院。
1998年,高晓江与一位德国男子结婚,准备在德国山顶上举行婚礼。高晓松和母亲张克群来到德国后,想起儿时的养母,便带着一丝希望写下封信和婚礼地图寄了过去。
“我是当年那个小女孩——群,如今我已结婚生孩,女儿将在德国举行婚礼。如果能收到,希望你们能来参加我女儿的终生大事。”
婚礼当天,高晓松和母亲张克群来到山顶时,看到前方停了一辆奔驰,从车上下来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太太,她就是张克群的养母。
看到张克群后,老太太激动地抱着她,嘴里一直不停念着张克群的名字。
相隔几十年,张克群终于与养母重逢。如今老太太已逝世,张克群还与老太太的家人保持着联系。老太太的家人也给高晓松找到了张克群和父母在德国生活那几年保留下来的照片,如今也物归原主了。

张克群夫妇的感情因性格不合或工作原因出现破裂,恢复单身后的张克群将全部精力投入科研,近几年独自一人游历多个国家,生活得更加潇洒自在。
退休后,张克群定居美国,开始写作,将自己一生所研究的东西记录下来,著有《红墙黄瓦》《晨钟暮鼓》等。
不得不感叹,张克群的开明教育成就了高晓松兄妹的成功。对于张克群而言,与其将孩子困在黑暗的鸟笼里,不如让他靠自己的本事去享受蓝天。不干涉孩子的梦想,和孩子做朋友,这才是一个好母亲。
转载请注明来自湖南百里醇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文标题:《高晓松与德国养母,半个世纪后的重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